酷兔英语


●部门说法


市交管局设施处--


要求不一导致混用


交通标识上英语、汉语拼音混用的情况最严重。树立交通牌的市交管局设施处负责人表示:"国家语委让我们用汉语拼音,北京市民讲英语办公室让我们使用英语。"市民讲外语组委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坚持指示牌标识用英文翻译,是从北京的国际化形象考虑的。"北京市民讲英语办公室出具了要求并盖章,交管局应按我们的要求执行。"


但同时,国家语委教育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说,国务院颁布的地名条例里规定,道路标识要用汉语拼音。"我们坚持路标用汉语拼音,主要是考虑既不懂英语也不懂汉语的外国人,其次是只认识繁体字的人,还有不认识汉字只能用拼音的半文盲。如果用英文标注,反而会给以上人群造成不便。"这位负责人表示,全国统一的道路标识是汉语拼音,所以北京也应该遵守。


●最新进展


北京市民讲英语办公室--


标识纠错已经开始


记者从北京市民讲英语办公室了解到,目前对双语标识纠错的工作已经有了进展。"我们对道路交通、公园简介几个方面都开始了改错工作。"负责交通纠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9月6日开始,市交管局对二、三环主辅路的英文标识进行统一,同时对4A级的旅游景点、风景区进行检查,把错误的地方汇总,然后逐渐完成纠错工作。"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双语标识存在的错误问题近期将有质的改变。"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问题标牌·原因


缺乏专业制作


导致错误百出


市民讲英语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把错误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两种:"一种是翻译的人水平不高,导致出现错误;另一种是在制作标识牌的过程中排版人员发生失误,导致拼写错误或者多余空格等。"


工作人员举例说,很多景点自己找翻译公司制作英文标识,但翻译公司良莠不齐,人员也没有受过特殊训练,所以翻译出来的英文都有问题。


"没有专业的人来进行这项翻译工作,是出错的原因,"戴教授表示,"语言是交际的媒介,标识语言有特殊的结构和表达用语,国外有专门的机构和人来做这项工作,比如交通部门就有专门的使用语言,同时下达使用手册,在商品分类中也有特殊的标识语言。""但我国的英语教育还停留在应试阶段,课本远离生活,"戴教授说,"很多人都误以为把中文和英文相对应就可以翻译,这样的想法往往导致老外看不懂英文标识牌。"


●问题标牌·影响


城市牛皮癣


影响北京形象


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戴宗显教授一直致力于公共英文标识的纠错工作。戴教授对城市的英文标识错误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城市牛皮癣"。


负责这项工作的北京市民讲英语办公室表示,影响城市国际形象是错误英文标识产生的最大弊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外国人到这里看到蹩脚的英文,一种感觉是不懂,英语提示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另一种感觉是看懂了,同时也会感到竖立标牌的国家缺乏教育,对中国人使用外语的水平产生质疑。"


戴教授认为:"这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影响不好,一个城市的硬件做得很漂亮,大厦林立,但公共标识牌出现那么多错误,就意味着这个城市的软件没有跟上。"


同时,英语初学者会对公共标识牌产生信任感,错误的英文标识也会让初学者自然而然地模仿,久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


●问题标牌·纠错


交通标识实行


"拿来主义"


针对这些错误标识的纠正,戴教授说,尽管现在有很多学者以及热心读者在网上对这些不规范以及错误英语标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正确的改正方法。但目前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此进行监管和提供相应的指导。"如果有管理部门来统一标识,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在解决这些英文标识错误的问题上,戴教授提出了几点看法:"对待交通等国内外可以一致的标识,完全可以实行拿来主义,找一些专家到国外把他们的表达用语拿过来使用。""专业中文"标识


翻译应慎重


而在另一类蕴涵中国文化的公共标识语中,戴教授认为目前分歧仍然很大,佛教用语是最大的一个例子。有的专家主张直译,但这样中国文化的底蕴就损失了,但按照中文原意来翻译,外国人又看不懂。戴教授举例说自己曾经帮助某旅游景点翻译,但中文意思他都没有弄懂,更别提外国人明白了。"中文过于专业化是这类翻译的难点所在,因为标识牌不同于书籍,要简单平民化,所以从中文的标识牌开始就应该简化意思,这样英文翻译也能清楚了。"


2002年,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成立,组委会召集权威教授和知名英语培训机构等专家加入"消灭"不规范英语的行列。"像我一样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人不多,但我们的队伍在逐步壮大。"刘永利告诉记者。


同时,参加过北京重要景点英文指南修改工作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表示:"很多国家都在寻找解决双语路标的规范和国际化问题的办法,中国也要在这方面下力气。"


关键字:学习方法
生词表:


文章标签: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