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英语







周一,《北京青年报》(我相信也包括其他京城报纸)报道了PET考试的"盛况",焦点直指小升初的诟病,并登载了专家的发言,英语考证四宗罪。





该谁挨板子,是英语考证,还是家长,还是我们这些做老师的?



我所在的学院是好几个剑桥考试的考点,从学术角度看,剑桥考试的效度和信度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说,拿到这些证书的人确实达到了证书所考察的水平。这样的质量取决于考试大纲的科学性和试题研发流程的严谨性。作为考点,我们每年要配合剑桥做免费试测,全真题,还给评判,只是不发证书。如此高的成本运作就是为了获取每道题的有效性数据,被证明有效的题将进入题库作为真正考试的题,没有达到标准的题将被废弃或者改造。这样的考试的出题理念是,我的标准在这里,你到达了这个标准,你就可以得到我的证书。所以,这样的考试很容易辅导,因为试题严格按照其所依据的大纲和词汇要求组织。也就是说,好的证书一定是引导一个学习过程,使考生在备考证书的过程中确实提高了水平,达到了标准。






但如果一个证书考试就是一群英语老师临时凑在一起(应该是语言测试专家),有个很粗的大纲(应该有详细的描述,比如词汇表、主题、文章长度、可读性、每道题要考察的能力等),封闭几天就把题出来了,同时,遵循出难题怪题、把考生考倒的理念,这样的证书不拿也罢,而且很难有的放矢地辅导,备考过程不能帮助学生提高水平,反而让考生越学越离谱。






所以考试没有错,错在考试的理念和考题的质量上。毕竟,一个人的英语水平达到了什么标准,不能自己说了算,只有通过第三方的客观检验才有公信力。






另外就是我们怎么备考。某些培训机构让全中国学英语的人都相信有猜题技巧,通过题海战术和背诵"八股"口语和笔头作文冲击高分,根本不是在提高英语水平,得了高分又怎么样?碰到真格的,有苦说不出。我们办的留学预科班就是很好的例子,孩子在这里高考都考不上,家长却一定要让他们到美国去上前多少名的大学。为了取得托福高分,就想着每天做题讲题,要求老师讲技巧,可学生水平没有到那里,我只求大家都做神仙了


... 就是真做了神仙,没有掌握真正的英语,到了那里大学学不下去,不更是害了孩子。不说了,没用。





看来谁都应该挨板子,就是孩子最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