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英语

方舟子:

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26岁的我,在恩师的盛情邀请之下选择留校任教,成为卡内基·梅隆里最年轻的副教授。'但他在那段时期的论文的作者简历则说他是a Research Computer Scientist at Carnegie Mellon。该职称一般指博士后,难道卡内基·梅隆和其他大学不同,等同于副教授?请李开复解释。"

李开复:

"我在1988年CMU毕业后,导师挽留我留校。一般毕业生留校是博士后(research associate),但是当时学校希望我直接进入tenure-track的职位,所以先做了Research Computer Scientist,后转换成Assistant Professor(等同职位,RCS年资都算在tenure)。见卡内基梅隆大学官网对我的介绍。"并提供了卡内基梅隆大学官网的资料截图作证明。

"1998年,李开复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接受了assistant professor的职位。"

"我在卡内基梅隆是Assistant Professor,此职位有资格做博士生导师和研究带头人,翻译为"助理教授"会被误解成助教,忽视博导职能;但是翻译成"副教授"可能和已有 tenure的Associate Professor混淆。所以在自传中决定用"副教授",但注明assistant professor,就是tenure-track,但是尚未得tenure。"

方舟子:

"能从non-tenure-track的Research Computer Scientist跳到tenure-track的Assist. Prof.,是比较少见的。是1990年你离开学校前夕改的职称?你贴的这个网页只是你多年后回校的报道,报道者不会去核对当时的职称,似乎不能作为证据。"

李开复:

"1998年,李开复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接受了assistant professor的职位。"

方舟子:

"李开复在google时的英文介绍:'From 1988 to 1990, he w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显然是错的,因为至少在1990年之前他还是Research Computer Scientist。李开复出示的Carnegie Mellon大学网站对他的报道可能是根据其介绍,不足为凭,我想看到他转为AP的原始证据。"

李开复:

"博导教授图灵奖得主Raj Reddy的邮件"证明其职称:"(1)毕业后通常只能任博士后,因为你的卓越论文和能力破格直接授予教职;(2)做assistant professor需要学校批准,所以你先做了很短一段时间RCS;(3)无论是RCS还是assistant professor,这两年多时间的工作都可计入的tenure-track。"

方舟子:

"一个人22岁左右本科毕业,美国直博5年左右,27岁左右博士毕业,非生物学领域许多新科博士可以不做博士后就直接当助理教授。即便李开复在28岁时转换职称轨道成功,由"研究计算机科学家"改成助理教授(他译作副教授),也不算早,怎么可能是全校最年轻的教授?难道他把全校教授的年龄都查了一遍?"

李开复:

"我的毕业论文共发了两篇期刊文章,都是1988年撰写,但是因为期刊审批流程,1990年才发布。当时的自我介绍应该是1988年写的(当时尚未转成 assistant professor)。另外,在CMU网站多次都提到我1988-1990是assistant professor,因为我的RCS是破格计入assistant professor tenure track"

方舟子:

"美国教授分三档:assistant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 full professor。assistant professor通常翻译成助理教授,如果像李开复那样翻译成"副教授",那么比它更高也更关键(通常意味着有永久教职)的associate professor(通常译副教授)该怎么翻译?正教授?full professor呢?超教授?"

"说是把Assistant Professor翻译成助理教授怕被误以为是助教,所以要翻译成副教授。且不说"助理教授"的译法在国内早就成通译,国内某些院校(例如清华大学)也学美制,设有助理教授这个职称,他们怎么不怕被学生当成助教?李开复自传说他在26岁或28岁成为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副教授,这虽然和陶哲轩24岁成为 UCLA正教授比算不了什么,也是很罕见的。现在知道所谓副教授不过是助理教授,和副教授还隔着五、六年呢,20多岁当美国名牌大学助理教授的有的是,就算是真的又有什么可吹的?还全校最年轻,当时的CMU就那么逊?"

李开复:

"因为中美职称不对称,我通常直接用英文职称。但写自传时,合作者范海涛翻译为副教授,因为我是tenure-track,可以带博士生导师,并可做研究带头人。为了避免误会,英文注明了assistantprofessor,并注明尚未得到tenureassociateprofessor。这点范海涛 2009年就撰文解释。"

方舟子:

"在李开复自传网上版本中,没有看到在"副教授"后面注英文。如果注英文就没问题的话,唐骏这么写就OK了:获得加州理工大学(Western Pacific University)电脑学(Electrical Engineering)博士学位。"

"李开复自传的合著者不了解美国大学的教授职称制度,被国内一篇杂志文章误导,误以为Assist. Prof.和Assoc. Prof.没什么区别,都可翻译成副教授。但是李开复本人是在美国大学干过的,能不知道二者关系tenure,差别很大,Assoc. Prof.和Full Prof.才没啥区别?怎能赞成合作者把助理教授混同副教授?"

"我手上有一本该书的第一版第七次印刷,在这一页并没有'注明assistant professor',你是什么时候决定注明的?十几年来有许多美国华人助理教授到中国交流、求职,都写自己是助理教授,他们怎么不怕被误解成助教而写成副教授呢?"

"随便找找李开复的前辈当卡内基梅隆大学助理教授的年龄:经济系Lester B. Lave,1963年当上,23岁;化工系Lorenz T. Biegler,1981年当上,25岁。还有很多一拿到博士就到该校当助理教授的,不知道其出生年份,但估计也就20多岁。所以28岁当助理教授(李开复译为副教授)实在不好吹嘘是该校'最年轻'。"

李开复:

"总结我的职称过程--(1)我毕业后跳过博士后,破格直升教职,;(2)学校官网认可我的经历;(3)博导发函验证破格给予tenure-track职称,(4)26岁的assistant professor是校长告知最年轻;(5)assistant professor翻译加上注解是清晰的,并2009年撰文解释;(6)上述事实和上一条微博已击破相关不实,不再回应。



文章标签:翻译